纳兰性德(年1月19日-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河岸,满洲正黄旗,纳兰氏,原名成德,后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首。
生平经历纳兰性德生于腊月,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成就作品纳兰性德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能诗善赋,尤工词,虽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且“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录),然其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与梁药亭书》中曾写道:“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从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间集》的风味。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二十四岁时,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康熙十七年(年)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至于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2]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纲齐本和光绪六年许增榆园本),今存词一共首。
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纳兰性德真正被主流社会所认同是由于和徐干学一同编著的大型入学丛书《通志堂经解》,而不是因为他的词,词只是“艳科小道”,并非正途。
《通志堂经解》一书,本为徐干学所辑,同官纳兰成德慕之,央友与徐关说,言此书卷帙浩繁,锓工颇费,愿出赀镌印,署其姓名。徐曰:“但愿传薪于后学,岂吝纤芥之浮名?”慨然允诺。阅者知为纳兰氏,不知出徐氏手也。
书法作品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作品。
文学特点物性观照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
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
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
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
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如: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家庭情况纳兰性德十九岁时(约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又过了三年多,他续娶官氏为继室。两人感情也不错。纳兰性德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的作品,显然是为官氏所作的。纳兰性德的子女人数、名字,由于记载年代和史料来源有别,虚实难辩,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来无法弄清。据现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认同纳兰共有三子,长子富格,次子富尔敦,三子富森,女数人,其孙名瞻岱。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一生,一共两位红粉知己,一个是原配夫人卢氏,另一个是南方汉家才女沈婉。
人物纪念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
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人物评价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金缕曲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词·卜算子新柳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词·采桑子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又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又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又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又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又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燕蹴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
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又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编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又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又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又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又
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
数盏残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词·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词·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词·采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词·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词·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
今古河山无定距。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兴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到绿杨曾折处,
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河传
春浅,红怨。
掩双环,微雨花间。
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
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忆当时,垂柳丝。
花枝,满庭蝴蝶儿。
:《河传》,词牌名。《碧鸡漫志》卷四引《脞说》云:“《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漫志》又称:“《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阳永叔(修)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唐宋人所作令词,句豆韵脚,极不一致。但前后两片皆前仄韵,后平韵,平仄互换,则大抵相同。兹选两格:一为五十五字,前片四仄韵,三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四字,前片四仄韵,三平韵,后片三仄韵,四平韵。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
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
离魂入夜倩谁招?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词·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
西风听彻采菱讴。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
归来无语晚妆楼。
词·浣溪沙姜女庙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
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
六王如梦祖龙非。
词·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隄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词·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词·浣溪沙
伏雨朝寒悉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浣溪沙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
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底校书人。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尤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
雨余花外却斜阳。
谁见薄衫低髻子,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
暗思何事断人肠。
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
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柳枝词
池上闲房碧树围,帘纹如彀上斜晖。
生憎飞絮吹难定,一出红窗便不归。
词·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词·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词·菩萨蛮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词·菩萨蛮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词·菩萨蛮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
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
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词·菩萨蛮(春花春月年年客)
春花春月年年客,怜春又怕春离别。
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
娟娟双蛱蝶,宛转飞花侧。
花底一声歌,疼花花奈何。
词·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词·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欲别,空胜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词·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只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词·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词·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词·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词·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栾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词·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词·青衫湿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词·清平乐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词·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词·如梦令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词·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词·如梦令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词·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词·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1]个人,犹言那人。画眉同,西京杂记:“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2]水沉,即沉香。
词·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词·鹧鸪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词·鹧鸪天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词·鹧鸪天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鸟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词·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词·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词·临江仙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词·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词·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词·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词·虞美人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词·苏幕遮(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
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词·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词·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词·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词·清平乐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词·如梦令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词·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词·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词·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词·生查子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词·生查子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词·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词·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
薄福荐倾城。
词·玉连环影
何处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词·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
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
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
多少英雄只废丘。
词·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
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
一种烟波各自愁。
词·天仙子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
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
此情待共谁人晓?
词·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
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
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词·谒金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词·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词·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词·清平乐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词·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词·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词·百字令宿汉儿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词·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不知征战几人还。
词·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词·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词·浣溪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词·浣溪沙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
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词·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词·浣溪沙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
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
不禁辛苦况相关。
词·浣溪沙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词·浣溪沙
风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词·浣溪沙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
画眉闲了画芙蓉。
词·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词·南歌子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词·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词·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词·好事近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
都把一春冷澹,到麦秋天气。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
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词·南楼令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
是重阳、何处堪愁。
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
怪凉蝉、空满衾裯。
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词·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词·清平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
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
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词·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词·于中好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词·于中好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词·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词·于中好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词·于中好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词·于中好咏史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谁教生得满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词·于中好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词·满庭芳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燐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词·踏莎行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词·渔父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词·眼儿媚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词·临江仙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
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
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词·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词·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词·望江南咏弦月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
裙带北风飘。
词·点绛唇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庚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词·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词·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樽,
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词·虞美人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词·风流子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词·清平乐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词·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词·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词·明月棹孤舟海淀
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偏舞。
白鸟惊飞,菰蒲叶乱,断续浣纱人语。
丹碧驳残秋夜雨。风吹去采菱越女。
辘轳声断,昏鸦欲起,多少博山情绪。
词·赤枣子
风淅淅,雨织织。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词·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五律·入直西苑
望里蓬瀛近,行来阆苑齐。
晴霞开碧沼,落月隐金堤。
叶密莺先觉,花繁径不迷。
笙歌回辇处,长在凤城西。
五律·景山
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
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
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
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
五律·蕉园
见说斋坦闭,前朝大乙祠。
莺边花树树,燕外柳丝丝。
宫御人稀少,词臣例许窥。
今朝陪豹尾,新长万年枝。
七律·净业寺
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
湖色静涵孤刹影,花香暗入定僧心。
经翻佛藏研朱荚,地赐朝家布紫金。
下马长堤一吟望,梵钟杂送海潮音。
七律·扈驾西山
凤翥龙蟠势作环,浮青不断太行山。
九重殿阁葱茏里,一气风云吐纳间。
熊虎自当驰道伏,蛟螭长棒御书闲。
黄图此日论形胜,惭愧频叨侍从班。
五排·玉泉十二韵
地涌西山脉,名标禁御泉。
百层飞作雨,万顷汇成渊。
润下终归海,源高却自天。
萦烟来树杪,带雪落云边。
隐见瑶光曳,琤苁佩响传。
红栋桥宛转,乌榜棹洄沿。
星汉随湾泻,楼台倒影鲜。
蛟龙蟠翠岛,雁鹜起琼田。
镜面晶荧合,珠痕荡漾圆。
翠流初放荇,娇拥半开莲。
睿赏悬孤鉴,馀波溢九璇。
那居真有庆,鱼藻在诗篇。
七绝·记征人语
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
西风不解征人语,一夕萧萧满大旗。
七绝·秣陵怀古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见解独到、别具一格。
七绝·玉泉
芙蓉殿俯御河寒,残月西风并马看。
十里松杉清绝处,不知晓雪在西山。
七律·南海子
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
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
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
自是软红惊十丈,天教到此洗尘埃。
七绝·南海子
分弓列戟四门开,游豫长陪万乘来。
七十二桥天汉上,彩虹飞下晾鹰台。
七绝·南海子
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
飞放何须烦海户,郊南新置羽林军。
七律·汤泉应制
清时礼乐萃朝端,次第郊原引玉銮。
河岳千年归带砾,寝园三月拜衣冠。
便从畿甸亲民隐,更启神泉示从官。
非独炎灵钟坎德,恩波深处不知寒。
七律·汤泉应制
六龙初驻浴蓝天,碧瓦朱旗共一川。
润逼仙桃红自舞,醉酣人柳绿犹眠。
吹成暖律回燕谷,散作薰风入舜弦。
最是垂衣深圣德,不须词笔颂甘泉。
七律·汤泉应制
鱼鳞雁齿镜中开,溅沫为霖遍九垓。
不用劫灰求仿佛,便从天汉象昭回。
桑坛法驾乘春转,鹤禁仙镳问寝来。
遥祝海隅同帝泽,年年长听属车雷。
七律·汤泉应制
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
金铺照日初涵影,玉求生烟别作香。
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微臣幸属赓歌日,愿借如川献寿觞。
五排·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
御天来凤辇,浴日启龙池。
野迥纡皇览,春浓值圣时。
落花萦彩仗,初柳拂朱旗。
行漏三辰拥,停銮万象随。
瑞征泉是醴,喜溢沼生芝。
特许观灵液,相将涉禁墀。
七律·扈跸霸州
霸山重镇奠神京,鸾辂春游淑景明。
万呱银涛冲古岸,四围玉甃护严城。
花乘暖日迎来骑,柳带新膏绾去旌。
八寨雄图今更固,行随赏乐胜蓬瀛。
五律·雄县观鱼
渔师临广泽,侍从俯清澜。
瑞入王舟好,仁知圣网宽。
拨鳞飞白雪,行鲙缕金盘。
在藻同周宴,时容万姓看。
七绝·密云
白檀山下水声秋,地踞潮河最上流。
日暮行人寻堠馆,凉砧一片古檀州。
七律·古北口
乱山入戟拥孤城,一线人争鸟道行。
地险东西分障塞,云开南北望神京。
新图已入三关志,往事休论十路兵。
都护近来长不调,年年烽火报生平。
七律·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
酒醒池塘耿不眠,帐纹漠漠隔轻烟。
溪风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渐满弦。
残梦远经吹角戍,明河长亘衣天。
哀蛩饯晓浑多事,也似严更古驿边。
七律·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岧峣铁凤锁琳宫,亲侍銮舆度碧空。
圣主岂因崇象教,宸游直自接鸿蒙。
远山雪有一峰白,别浦枫余几树红。
天意不教常肃杀,伫看宇宙遍春风。
七律·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七律·山海关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七律·兴京陪祭福陵
龙盘凤翥气佳哉,东指斋宫玉辇来。
影入松楸仙仗远,香升俎豆晓云开。
盛仪备处千官肃,神贶乘时万马回。
豹尾叨陪须献颂,小臣惭愧展微才。
五律·盛京
拔地蛟龙宅,当关虎豹城。
山连长白秀,江入混同清。
庙社灵风肃,豪强右族更。
明明开创业,休拟作陪京。
七律·柳条边
是处垣篱防绝塞,角端西来画疆界。
汉使今行虎落中,秦城合筑龙荒外。
龙荒虎落两依然,护得当时饮马泉。
若使春风知别苦,不应吹到柳条边。
乐府·班婕妤怨歌
团团望舒月,皓皓冰蚕绢。
欲却炎天暑,比月裁成扇。
望舒圆易缺,金风换炎节。
风凉秋气寒,匣扇复谁看。
扇弃何足道,感妾伤怀抱。
对月泪如丝,君恩异旧时。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
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行当适远道,作记殊汗漫。
寒食青草多,薄暮烟冥冥。
山桃一夜红,茵箔随飘零。
愿餐玉红草,一醉不复醒。
茅斋
闲亭照白日,一室罗古今。
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
吟罢有余适,散瞩复披襟。
时开玉怀卷,或弹珠柱琴。
檐树吐新花,枝头语珍禽。
花发饶冶色,禽鸣多姣音。
色冶眩春目,音姣伤春心。
夕阳下虞渊,寂莫还空林。
清光复相照,片月西山岭。
东园桃李姿,是妾嫁君时。
燕婉为夫妇,相爱不相离。
良人忽远征,妾独守空帏。
忧来恒自叹,冀死魂追随。
又念妾死时,谁制万里衣?
幸有双鲤鱼,拟为寄君辞。
终日不成章,含泪自封题。
君若得鲤鱼,剖鱼开素书。
但看行中字,一一与泪俱。
芳树
连理无分影,同心岂独芳?
傍檐巢翡翠,临水宿鸳鸯。
叶叶含春思,枝枝向画廊。
君情若比树,妾意复何伤?
陌上谁攀折,闺中思复侵。
眼凝清露重,眉敛翠烟深。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
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
转载自:吉林省语言文字排版:王凯审核:王珂菲年7月17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