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太阳依旧高悬。
陈旧、杂乱却人流如织的胡志明市的一条街道上。
18岁的车夫,一边沉默着四处搜寻客户,一边用回想为救他刚去世父亲“遗言”的方式,让自己坚持着不被晒晕而耽误挣出家里当天的口粮。
孩子,你听着,我们家一直靠蹬三轮车为生,从早到晚必须要不停地蹬车,才能糊口。
吃、睡都得在街头,腰经常会疼得无法起床。
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根本没什么前途,也没有什么可以留给你的.....
唯一能暂时喘一口气的时间是最热的午餐时间,能给他带来片刻欢愉的是和伙伴的闲谈。
比如这天,伙伴就给他带来了一则“幸运”的消息——他家满足申请扶贫贷款的条件。
可当他带着希冀,小心地特意反穿着看起来“干净”的白汗衫,去到办公室申请时,却遭到无法言说的“戏耍”——详细问清所有,却用“会考虑的”无限拖延。
车夫没什么文化,形容不出来这种憋屈到极致的感觉,但他能感受到那种脸被反复“踩踏”的痛感。
可那时的越南社会就是如此,“爸爸”的悉心教导在离开后,被后继者视为至高指南,由此发掘出一套可以不费多大力气也能让“蚁民”驯服的手段——关上天花板,只开一条能看见光,却永远通不过的缝。
可感到痛又如何?
年幼的妹妹,还不是要顶着蓬乱的头发,脏兮兮的脸,穿梭在街边的饭馆,为人擦鞋补贴家用;
美丽的大姐,还不是要始终带着笑,用小小的身躯长途跋涉地去挑水,赚取家用;
还有年迈的爷爷,还不是要卑躬屈膝着为可怜他的人去“修”车,讨来一点嚼头。
是的,作为一个越南底层人的生活,就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勉强活着而已。
可即便如此,自从不经意间套出了“给你盾,我留下盾”的回答后,老板娘就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觉得自己还是“太善良”。
于是不止转头就吩咐手下故意抢了车夫的三轮车,还隐晦地让情人诗人带他路过“偶遇”,好以让自己欣赏车夫那“通红而冒着气”的脸。
而车夫,前一天还可以趁着收工回家的间隙,“偷听”一会儿饭店门口两残疾男青年的“卖艺”:
童年时代,我还记得你。
你俏丽的轮廓尚依稀,
你向我凝望柔情叫我心花放......
后一天,就被抢去了一切生活的希望,还被打得遍体鳞伤。
为了还租三轮车的钱,车夫被迫加入老板娘的组织“做事”还债。
可这是不够的,价值万盾的三轮车,光车夫一人任劳任怨地做事,怎么可能还得清?
于是“善良”的老板娘就好心提议,让车夫的美丽的姐姐去做收入丰厚的“艺伎”(接待有特殊要求顾客的女人),这样也可以快一点把债还完,赎回自由身。
为此,老板娘不惜派出了自己的情人前去“请”。
很快,车夫的姐姐“自愿”来到了这里,成了诗人作为“马夫”身份手中一样新的“货”。
姐姐说:我真的不想干。
诗人没动,只沉默着听着敲门声。
姐姐抽泣着:是因为你要我来,我才来的。
门被打开,一个50多岁的矮个男子,抱着一大瓶矿泉水等着。
这是姐姐第一个客人,一个要求她不停喝水,以看她当场小便为乐的中年男人。
另一边,车夫接到的第一个命令是足以把他送上头条,被判终身监禁的“让吨大米发霉”。
不料这个良心尚未泯灭的男人,却因救一个落水的人,差点被抓。
因此被老板娘的手下用灌混合酒精的“惩罚”,狠狠教训了一顿,因为他要是被抓了,他们就没人“用”了。
好在此时已经“爱”上姐姐的诗人,给了车夫一点摸摸头的安慰。
可那又怎么样?
下一刻,诗人还是带走了姐姐,继续去服务下一个客人。
即使出于“爱”,诗人会提前帮姐姐筛选“安全”些的。
但正如他自己也只是老板娘的情人一样,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怎么可能帮别人?
最多仗着亲密的关系,或得到像为她洗头这样轻松的服侍机会。
或得到片刻的“交心”——老板娘不动手的倾诉。
述说着她怀里常年宝贝地抱着的傻儿子的由来:
饥荒年节可以相互扶持,却不能承担一个倒着出生,因难产而痴傻孩子的一生。
丢下青梅竹马的恋人,害怕地离开,再也没回来......
将心比心,她越是被不公对待,就越需要把不公施加给别人换取心中片刻的“宁静”。
这是属于她的生存之道,亦是她从“爸爸”那儿学来的宝贵统治经验——不能把“蚁民”当人看,他们是“工具”,好用就好。
于是继续还债的车夫,被派的活儿,总是最辛苦还危险的,比如当着警察的面,烧别人的粮店,还有被派去干生死一线的“刺杀活”等等。
可天性善良的车夫即使被裹挟着在一次次作恶中,勉强让自己学着享受“生活”,把滑向罪恶的深渊当做自己未来的人生,却仍因为父亲的话,保持着一丝希冀。
所以在第一次直面同伴的死亡后,他幡然醒悟,决定去求老板娘让他换种方式还债。
可惜,车夫始终不明白人性的“至恶”为何?
老板娘怎会允许她手中的“工具”,重新获得人性?
接下来他将得到的是更危险的活。
而在车夫越感绝望时,姐姐的人生也将迎来无可解的结。
作为“艺伎”,即使认命,不再抗拒,妥协着去接受一切,或许偶尔会得到客人的“温柔以待”,但更多的还是需要靠着心中不断回顾着和诗人美好的相濡以沫,来抵抗各色古怪的特殊需求。
可即便有诗人每次都等在门口小心地看护着,还是会遇到不讲规矩的客人。
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人,不但有划破姐姐手掌“嗜血”的特殊嗜好,还不顾规矩,强行侮辱了姐姐。
事后更是端着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撒了几百美金。
这钱不是用来道歉的,只是出于没守规矩的补偿。
而这突破底线的一幕,深深刺痛了诗人最痛的神经。
可是怎么办?他只能忍。
但没想到由此开始,诗人因封闭的回忆被戳穿,而对姐姐逐渐冷漠。
因为于他而言,无法控制的介怀与痛,让他没办法再面对姐姐,亦无法去相信忍耐和坚持能继续支撑他的生命。
更何况,姐姐的眼里也再没有了光。
于是最后,诗人放了一把火,燃烧了把那个侮辱姐姐的人和自己的一切。
尘归尘,土归土。
这大概就是作为没有希望的底层唯一能决定自己命运的结局。
影片最后,戏剧性的一幕上演。
老板娘的傻儿子意外死亡,而车夫因为效仿那个孩子的行为,得到即将疯魔的老板娘怜惜,最后得以做回了车夫。
带着一家人,继续过回了从前的日子,仿佛一切都没变......
年,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奖“爆冷”,颁给了法籍越南天才导演陈英雄执导的生平第二部电影《三轮车夫》,引起一片哗然。
而之所以引起这番议论,除了影片因揭开越南社会底层不愿启齿隐痛,而一在越南上映便被封禁之外。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不仅为了死磕梁朝伟加盟,而特意将诗人这个角色改成沉默寡言,甚至以“无声”去贴合他的惯有形象,还“献”出了自己的妻子陈女燕溪(TranNuYên-Khê),出演戏份尺度很大,特别有挑战的“艺伎”。
(PS:也正因他的执着,日后演艺事业越发如日中天的梁朝伟,为此片带来了两岸三地源源不断的持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ry/1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