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作者林海蓓散文《爆米花香》
★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天地发表作者刘干散文《香涧湖畔飞鸟还》
★农民日报百姓茶坊发表作者吴静散文《想起了牛铃之声》
★郑州日报郑风副刊发表作者熊君祥散文《别样除夕》
★京九晚报京九风副刊发表作者司马小萌散文《想到就说》
★周口晚报铁水牛副刊发表作者曾威散文《我是一滴水》
★周口日报周口文化发表作者梁志豪散文《传承孝廉好家风》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作者董雪丹散文《无悔的选择》
董雪丹/无悔的选择(散文)
一
走路的难题是遇到坑坑洼洼,做人的难题是怀揣歉疚不安。这是来到前何村的第一天,韩宇南内心最深刻的感受。
年,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干部韩宇南主动请缨,来到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5年多过去了,到村子第一天时的情景,韩宇南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村中道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小河”,水边是冲积到一旁的垃圾。那一刻,韩宇南深深意识到驻村工作将要面对的困难,并下定决心,首先要将这些“坑坑洼洼”填平,让村民们走路变得容易。
可又有谁知道,那一天,韩宇南是带着妻子潘丽英的埋怨来到村里的。一想到出发前妻子为他整理行囊时的不舍,韩宇南就感到无比歉疚。尤其是那句“父亲都80多岁了,要是有个好歹,可咋办”,更是说到了他心坎上。不过,说也说了,怨也怨了,妻子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她了解他的执着。
也正是这份执着,让韩宇南迎难而上。他开始积极着手解决那些“坑坑洼洼”。村里一位老大娘拉着韩宇南的手问:“韩书记,俺都80多了,俺闭眼之前,能看到咱修的路吗?”他恳切地答道:“大娘,一定能!”为了这个“一定能”,韩宇南在村里一次次开会动员,一家家走访劝说,对村道进行实地丈量,再加班加点将测量数据绘制成图。他一面向政府部门申请道路项目,一面带领村民修路基,一把铁锹从早干到晚。
10个月之后,一条新修的11公里水泥路,终于通到了前何村的家家户户门前。
二
来到前何村后,韩宇南想得最多的是村里需要解决的一个个困难。在城里的潘丽英所看到的,却是丈夫在村里生活的各种困难。才几个月的时间,韩宇南已四五次把锅烧干烧坏。常常是有事一出去,就忘了锅里正烧着的饭菜。那天,潘丽英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zz/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