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哮喘发作、缺氧、摄食不足、脱水,心、肝尤其是呼吸和肾功能不全,常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这些均是影响哮喘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要努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每天甚至随时监测电解质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气胸和纵隔气肿由于哮喘发作时气体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气过度,肺内压明显增加,慢性哮喘已并发的肺气肿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应用机械通气时,气道和肺泡的峰压过高,也易引起肺泡破裂而形成气压伤,引起气胸甚至伴有纵隔气肿。
5、呼吸衰竭严重哮喘发作通气不足、感染、治疗和用药不当,并发气胸、肺不张和肺水肿等,均是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由于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哮喘治疗更加困难,要消除和减少诱因,发生后要按呼吸衰竭抢救。
6、多脏器功能不全和多脏器衰竭由于严重缺氧、严重感染、酸碱失衡、消化道出血及药物的毒副作用,重症哮喘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要预防和纠正上述诱因,积极改善各重要脏器的功能。
7、远期并发症(1)发育不良和胸廓畸形:儿童哮喘,常常引起发育不良和胸廓畸形,究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营养不足、低氧血症、内分泌紊乱等,有报告长期全身使用皮质激素的患儿,有30%发育不良。(2)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其发病与哮喘引起的长期或反复气道阻塞、感染、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及血液粘稠度增高等有关。 五哮喘的治疗 1、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哮喘的本证为肺、脾、肾三脏亏虚。肺虚主要表现为营卫不固,御外无力,易感外邪等抵抗力下降;脾虚主要表现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低下;肾虚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低下;肺、脾、肾三脏俱虚则导致体液理化性质和成分发生改变,产生机体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功能失常。
表现为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和刺激产生过敏反应。再者,哮喘病的易发作或加剧时间与内分泌的生物节律相符,也证实了哮喘这一本证的存在。哮喘,其病机都是气机的升降出纳失常,使肺气失宣、失降、失纳所致。因此对哮喘的治疗,关键在于理顺气机,而理顺气机的要点,可总括为宣、降、纳三法,因为肺气以宣为用,以降为顺,以纳为益(受纳于肾)。现分述于下: (1)宣法:即宣畅肺气法。肺气以宣畅、布达为用。肺气只有宣达、顺畅,才能有效地吸清呼浊,维持生命之需要。若肺内夙有隐伏之痰饮,复感外邪,或饮食不慎,情志所伤,引动伏痰则使肺气失宣,发为哮喘。其治则当用宣浊,以宣通肺气。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宣浊又具体分为“温宣法”、“清宣法”和“祛宣法”。即冷哮者,温宣以通;热哮者,清宣以通;浊哮者,祛宣以通。 ①温宣法:温宣法是用性味辛温之方药,以温散束肺之寒邪,分解互结之寒痰,从而宣畅肺气,以收止喘平哮之功。此法用于冷哮证,症见哮喘因感受风寒,或进食生冷之物而诱发,哮喘急迫,胸闷气促,形寒肢冷,面青唇紫,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喉间有水鸡声,肺部有哮鸣音等。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药如射干、麻黄、细辛、法夏、桂枝、生姜、五味子、甘草等。麻、细、姜、桂都是辛温散寒宣肺之药,尤以细辛辛温走窜,善通关窍,,为开通气道之先锋;麻黄辛苦温,上宣肺气,下降逆气,既开鬼门,又洁净府,是宣肺平喘之主将。生姜、半夏善化寒痰,射干、桂枝寒温并用,善利咽通滞,少佐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宣散太过而伤肺气,甘草调和诸药而本身亦善平喘。如此则寒散痰化而气道通畅,哮喘自平。 ②清宣法:清宣法是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清热化痰,宣通肺气,从而达到止哮平喘的一种治法。它适用于痰热交阻、壅塞气道的热哮证。症见哮喘声高息涌,胸胀气粗,膨膨然若气不能容,张口抬肩,倚息难卧,以呼出为快,或兼发热、口干、汗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听之喉间痰鸣如曳锯,肺部有哮鸣音,甚至干湿性口罗音(多系合并感染)。常用自订的清宣平哮汤,即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马兜铃、桑白皮、鲜竹沥等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定喘为主药,辅以葶苈子、马兜铃苦寒降气,桑白皮、竹沥甘寒润肺,合用之,使肺热得以清泄,痰热能够化解,两邪即除,气道自通,哮喘焉作? ③祛宣法:祛宣法是指祛逐风邪法。过敏性哮喘,其来迅速,其去也疾,符合风邪的“善行而数变”之特点,因而将过敏原病邪归属于风邪一类较妥。祛宣平哮法用于风邪偏胜的哮喘,症见哮喘突然发作、胸闷气憋、咽痒、呛咳、痰少或无痰、舌苔净、脉浮滑,常用祛风汤(自制验方):防风10g、荆芥10g、白芷6g、细辛3g、地龙10g、蝉衣6g、木蝴蝶5g、薄荷6g、苍耳子10g、甘草10g。风性轻扬,善客上焦,故用药宜轻,不仅药量宜轻,而且药质宜轻,如荆防、细辛、蝉衣、木蝴蝶等。药性轻扬,宣泄上焦,才能起到祛风止哮之功,此所谓“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降法:即通降肺气法。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以壅塞上涌为逆。肺气的壅塞多因痰饮内伏窠臼,复感外邪引动,故而痰气交阻,闭阻气道,发为哮喘。因此,治疗哮喘常用降气法。临床又据证分为两法:①理气降逆法:理气降逆法多以涤痰、宽胸、下气药组方,治疗以痰气交阻为甚的哮喘证,症见哮喘发作,声高息涌,喉间痰鸣如曳锯,胸闷气粗,痰涎壅盛,或见恶心呕吐痰涎,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可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荣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橘红、半夏、当归、前胡、厚朴、生姜、桂枝、沉香、甘草。本方以三子、橘红、半夏、前胡除痰实为主药,其中莱菔子、橘红、厚朴、沉香宽胸下气为辅,当归、桂枝、生姜、甘草能通利血脉,因肺朝百脉,百脉通利则有利于肺气降。全方既能除痰降气,又能通利血脉,气道乃通,哮喘可宁。②釜底抽薪法: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气不降,则大便难通;反之,若大便不通,则肺气难降,两者都可诱发或加重哮喘。一般多见于肺热痰结型哮喘,或已发哮喘而兼见大肠热结者。症见哮喘发作,哮声响亮,胸闷腹胀,大便秘结,数日不通,或兼见额头大汗,口干渴,舌暗红,苔黄厚,脉滑数。可用宣白承气汤加味,以清肺降气,化痰通下,药如生大黄、生石膏、杏仁、瓜蒌、桑白皮、枳实、厚朴、莱菔子。便秘甚者加芒硝。若病情紧急,不便煎汤药者,也可单用生大黄粉一味3~5g吞服,每日2~3次,也有效果。 (3)纳法:肺气以呼、吸相合,宣纳互济为治。若肺气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则肺气将绝。若宣多纳少,则肺气耗散无根而形成虚喘。若纳多宣少,则肺气壅塞而成喘。是故肺气的升降出入与哮喘之成因关系密切。纳气法多用于单喘无哮者,多见于慢性哮喘的间歇期,不哮单喘,动辄气喘吁吁,呼吸短促者。临床上根据证候不同,而有补肾纳气法与镇纳浮阳法两种。①补肾纳气法:补肾纳气法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喘证,症见呼吸短促,急促低喘,易出汗,活动更甚,常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夜尿多、尺脉弱。可用人参蛤蚧散加减,偏肺气虚,汗多易感冒咳嗽者,加玉屏风散、五味子、紫菀;偏肾气虚、阳虚怕冷、腰腿酸软、阳痿、夜尿多者,加胡桃肉、仙灵脾、肉苁蓉、鹅管石等;偏阴虚、五心烦热、盗汗、口干不饮、形瘦、脉细数者,加熟地、麦冬、五味子,或改用麦味地黄汤。②镇纳浮阳法:镇纳浮阳法用于哮喘多年,正气极虚,元气耗散者,症见喘促急迫、呼吸短浅、汗出肢冷、面色粉红或苍白、惶惶然若气欲断、脉微细或浮散无根。选用参茸黑锡丹吞服,或参附龙牡汤。 2、西医治疗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部分患者能够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确切因素,长期避免接触这些因素是哮喘防治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1)尽量避免所有类型的β阻滞药,包括选择性β2阻滞药、β阻滞药的外用制剂等。 (2)对于职业性哮喘,在症状出现后的头6个月内,如能彻底避免暴露职业性因素,甚至有望完全康复。 六患者教育1、建立合理的预期,令患者明白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是经过长期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人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2、教会患者识别诱因。 3、教会患者哮喘的先兆、症状、自我监测和自救。 4、确保患者正确掌握吸入制剂的用法。 5、帮助患者理解缓解发作药和控制发作药的区别。由于控制发作药无法迅速解除患者的症状,很多不知情的患者对控制药的依从性很差。患者教育可显著提高控制药的依从性。 6、良好的患者教育有助于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七药物治疗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和“缓解发作药”(reliever)。控制发作药具有抗炎作用,也称“抗炎药”,规律应用后可以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哮喘发展,稳定肺功能。缓解发作药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此,也称“支气管舒张药”,通常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 部分药物既可通过口服或注射达到全身给药,也可以通过吸入达到局部给药。气道给药技术的进步,使得气道局部有很高的药物浓度,而全身作用降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明显地降低全身副作用。 气道给药技术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glucocorticosteroid,ICS): (1)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控制发作药,此类药物的问世革新了哮喘治疗的面貌。ICS只是控制哮喘的病情,但无法根治哮喘。停药数周至数月后病情逐渐恶化,一般不会出现病情急剧反跳。 (2)对各个年龄段和各种程度的哮喘患者均有益处,长期规律用药可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避免气道的不可逆改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3)与β2激动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4)长期低剂量(μ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它ICS)应用ICS是安全的,主要副作用在于给药的局部,如声音嘶哑、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采用改进给药技术或者在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加以减轻;全身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5)大剂量(μg/d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其它ICS)应用ICS时就有可能出现全身副作用,目前已知的有:容易出现瘀斑(因为皮下组织变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密度降低。 (6)没有证据表明ICS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活动性肺结核也不是ICS的禁忌症。2、白三烯调节药(leukotrienemodifier):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1受体拮抗药和5-脂氧合酶抑制药。 (1)有轻微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和ICS联用的效力不及ICS和吸入长效β2激动药联用;可减轻症状。 (2)抗炎作用弱于低剂量的ICS,可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多数情况下,作为辅助抗炎药使用,以便减少ICS的剂量。对于轻度慢性持续的患者,也可试用本类药物代替低剂量ICS用于长期维持治疗。部分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对本类药物反应良好。 (3)副作用轻微,疗效的个体差异大。齐留通可能有肝毒性,需注意监测肝功能。3、茶碱类(小剂量): (1)小剂量的茶碱类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激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deacetylase-2),该酶是抑制炎症因子基因激活的关键机制。达到最大的抗炎效能时需要的血药浓度不高(5~10mg/L),因此(小剂量使用时)耐受性良好,一般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除非怀疑茶碱中毒。 (2)暂不知道长期使用小剂量茶碱类药物的抗炎效力有多大,只是知道其和ICS联用的效力不及ICS和吸入长效β2激动药联用。目前,小剂量茶碱类药物(尤其是缓释剂型)主要是作为辅助抗炎药使用,用于减少ICS的剂量。 (3)突然停用茶碱类药物,有可能引起反跳。 4、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systemicglucocorticosteroid): (1)对于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急性发作,为减少恶化、降低住院风险、促进发作终止,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足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效。(2)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的效益/风险远低于长期ICS治疗。大约1%的患者必须依靠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维持剂量需在随访过程中滴定。 (3)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抑郁、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非常谨慎。已有短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患者因疱疹病毒感染致死的个案报道。长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需检测骨密度;发现骨密度降低后,应及时预防性施予二膦酸盐(绝经期女性还可以应用雌二醇)。(4)用药较短的(2周),可以直接停药而无需逐步减量,长期给药的患者,应避免突然停药,否则容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并可能诱发潜在的ChurgStrauss综合征发作。 5、抗IgE抗体(奥马佐单抗,omalizumab) (1)可以中和循环中的IgE抗体,因此,可以抑制IgE介导的反应。对已和细胞结合的IgE抗体没有作用,所以,不会激活肥大细胞。 (2)仅限于伴有IgE升高,并且即使吸入药物达到最高剂量仍然无法控制的哮喘患者。(3)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已知本药可以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发作。(4)副作用: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积累更多的资料,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重大副作用。有研究发现,少数为了停用糖皮质激素而应用奥马佐单抗的患者,在停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出现了潜在的ChurgStrauss综合征发作。 6、肥大细胞膜稳定剂:(1)抑制肥大细胞和感觉神经的活化,因此,对存在明显诱因(如运动、二氧化硫、过敏原等)的哮喘有效。必须在发作前预防性给药;对终止发作无效。(2)抗炎作用微弱,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3)安全性高,少数患者可能有局部刺激作用。曾经广泛应用于哮喘患儿,随着小剂量ICS安全性研究的深入,本类药物已逐渐少用。 7、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加大接触过敏原的量,以便诱导免疫耐受。(1)在成年哮喘患者中作用有限,加上操作麻烦,因此,多数哮喘治疗指南并不推荐这种疗法。对于已经严格避免接触诱因,并经过高强度的药物治疗后仍无法完全控制的患者,可考虑试用本疗法。 (2)治疗前需要确定诱发发作的过敏原。同时,该过敏原需有成熟的注射剂型。(3)局部副作用:皮肤红肿、风团、瘙痒等。(4)全身副作用:哮喘发作、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者可以致命,因此,实施本疗法时,应备好抢救措施。八哮喘的预防1、在明确过敏原后应避免与其再接触。例如:如是由于室内尘埃或螨诱发哮喘的发作,就应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晒被褥,而且应常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2、不宜在室内饲养猫,犬等小动物。3、平时应注意锻炼,如常用冷水洗浴,干毛巾擦身等,以便肺,气管,支气管的迷走神经的紧张状态得到缓和。4、均衡营养,避免精神刺激,避免感冒和过度疲劳等对预防哮喘的发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哮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清楚哮喘虽然不能根除,但可以完全控制。向病人讲解精神情绪等心理因素与哮喘发作的关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恐惧心理。2、饮食指导:哮喘病人的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同时要注意有些食物如海鲜类,特别是虾可诱发哮喘,需注意避免,另外还有些食物如杏仁、花生等坚果类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需注意避免。3、环境因素:因哮喘与环境中变应原有关,因此尽量减少环境中的致敏原,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灰尘,花粉、煤气,烟雾及其他一切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尘螨、真菌、皮毛、食物、药物等,室外空气要减少污染,在沙尘天气等避免外出或戴口罩。4、用药指导:规范使用药物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因哮喘的发生于遗传有关,因此,哮喘是不能根治的,哮喘的治疗也基本是终身的,服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随意停药。5、教会病人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哮喘治疗情况,指导哮喘患者记好哮喘日记。6、指导病人体育锻炼: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可以锻炼肺功能。但是对于运动性哮喘患者,运动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需要注意。十饮食与保健日常保健:1、支气管哮喘常为过敏原通过内因而发病,通常吸入花粉、烟尘、动物皮屑、尘螨等;食用鱼、虾、花生、牛奶等;接触油漆、橡皮、染料、化学品等;以及药物如磺胺药、青霉素等,均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此应注意避免诱发哮喘的因素,除去过敏原。此外,还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疲劳过度,淋雨受凉或精神方面的刺激,以防止哮喘发作。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灰尘飞扬,尽量不要用羽毛类衣被。患儿应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枕头需抬高,取半卧位。婴幼儿可抱起轻轻拍背,便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3、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宜多饮开水。平时应注意勿食刺激性食物和冷饮,并尽量避免巧克力等过甜食品,以免诱发哮喘。 饮食: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见于冬季或哮喘发病的早期。临床特点为咳嗽,哮鸣,呼气延长,气急喘促,痰液清稀,色白多沫,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或伴鼻塞流涕。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①米醋适量,鸡蛋2个。鸡蛋煮熟去壳,放入米醋中浸泡,食蛋,每次1个,每日2次。②核桃肉1枚,白果仁10克(炒去壳),生姜3片,水煎服。③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炖服。④吴茱萸糊:吴茱萸10克,研细粉,醋调为糊,贴敷双涌泉穴,48小时取下。⑤冰糖白果:白果仁10克(炒去壳),冰糖5克,共捣碎,开水冲泡,每日1~2次。(2)热性哮喘:见于体质壮实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临床特点:咳嗽哮鸣,呼气延长,痰多色黄,口渴咽干,大便干结,或伴有发热。治宜清肺化痰平喘。①绿茶10克,沸水冲待用。鸡蛋2个,煮至蛋熟,去壳,入茶水浸泡1~2小时,食蛋。②鲜无花果捣汁半杯,开水冲服,日服1次,治愈为止。③地龙粉:地龙烘干研粉,每次1~3克,每日3次,饭前蜜调吞服。④白果冬瓜子杏仁饮:白果6个,冬瓜子30克,杏仁10克,以水煎熬后,去渣,加入冰糖调匀,1日3次,每次1小杯。 2、缓解期此期是指两次哮喘发作之间的间歇期,此时虽没有哮喘症状,但由于哮喘的反复发作,往往表现为正气不足的情况。中医认为这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患者常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容易出汗等症状,配餐的原则是扶正固体,通过补益肺、脾、肾三脏,以减少或控制哮喘的发作。(1)防哮粥:黄豆50克,玉竹10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白梨1个,加水适量,煮熟黄豆,余汁毫升,每次15毫升,每日3次。用于肺脾不足者。(2)黄芪粥:黄芪30克,粳米50克。水煮黄芪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晨起空腹服之。适用于肺气不足者。(3)参枣米饭:党参10克,大枣20枚,糯米克,白糖50克。参、枣洗净泡发,水煮半小时,捞出党参、枣,汤备用。糯米加水适量,蒸熟成饭。置枣于饭上,再把汤汁加白糖煎熬成粘汁,浇于枣饭上。适用于脾气不足者。(4)山药茯苓包子:山药粉克,茯苓粉克,面粉克,白糖克。将山药粉、茯苓粉加水适量调成糊状,蒸半小时后,调面粉、白糖,加发酵粉及少许碱面发酵,以猪油及青、红丝少许为馅料,包成包子,蒸熟即可。适用于脾虚者。(5)核桃仁克,捣烂,入蜂蜜克,和匀,用瓶装好,每次1匙,晨起及晚间空腹服,开水冲服。治肾虚不纳之虚喘。(6)双仁蜜线:炒杏仁克,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克,共煮,待汁将干锅时,加入蜂蜜克,拌匀煮沸即可。适用于肺肾两虚者。(7)蛤蚧1对,加适当佐料,炖烂食。适用于肾虚者。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戳这儿,把健康带回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