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正邪斗争,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故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扶正驱邪、消除病因、纠正紊乱的脏腑气机及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现象,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药很独特,就像人一样,有它自己的行走方式。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都不同。到底它的行走方式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又有哪些不同的行走方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西方的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向量”,比如力,有大小、有方向。中药也与此类似。大小就相当于药物的性质,而方向则意味着这味药物到人体后会怎么走、到哪里去。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归经的问题。
中药所以能治病,与药物自身的性能(药性)有关,而前人认为药物多有偏性,故明代张景岳说:“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盛耳,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是说只有用药物的偏性,才能纠正疾病的偏胜。
一、药性之最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辛凉之最———薄荷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水渗湿之最———茯苓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利
60味中药大全,60句话讲清60味中药的功效与作用,十分难得!1.甘遂甘寒,破症消痰,面浮蛊胀,利水能安。
2.大戟甘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3.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4.商陆辛甘,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5.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症,利水痛闭。
6.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7.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嗽症瘕,治喘肺痈。
8.瞿麦辛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9.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10.五灵味甘,血痢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11.莪术温苦,善破痃癖,止渴消淤,通经最宜。
12.干漆辛温,通经破瘕,追积杀虫,效如奔马。
{!--PGC_COLUMN--}
13.蒲黄味甘,逐瘀止崩,补血须炒,破血用生。
14.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月经,兼治扑跌。
15.桃仁甘寒,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6.姜黄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结痛,下气最捷。
17.郁金味苦,破血生肌,血淋溺血,郁结能舒。
18.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19.漏芦性温,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20.藜芦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21.白芨味苦,功专收敛,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22.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淤祛风。
23.天麻味辛,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24.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痰症。
25.全蝎味辛,祛风痰毒,口眼歪斜,风痫发搐。
26.蝉蜕甘平,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27.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28.蜈蚣味辛,蛇虺恶毒,止痉除邪,堕胎逐瘀。
29.木鳖甘寒,能追疮毒,乳痈腰痛,消肿最速。
30.蜂房咸苦,惊痫锲丛,牙痛肿毒,累疬肺痈。
31.花蛇温毒,瘫痪歪斜,大风疥癞,诸毒称佳。
32.蛇蜕辟恶,能除翳膜,肠痔蛊毒,惊痫抽搐。
33.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34.鼠粘子辛,能除疮毒,阴疹风热,咽痛可逐。
35.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36.红花辛温,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37.蔓荆子苦,头痛能医,拘挛湿痹,泪眼可除。
38.兜铃苦寒,能熏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39.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40.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41.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42.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咳喘,补劳除烦。
43.金沸草寒,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44.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少。
45.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46.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善除热利。
47.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48.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速效。
49.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有功。
50.木贼味甘,益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51.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痛收泪,仍止鼻血。
52.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热止血,消肿毒蛇。
53.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毒,神智能安。
54.龟甲味甘,滋阴补肾,逐瘀续筋,更医颅卤。
55.鳖甲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祛痞除崩。
56.海蛤味咸,清热化痰,胸痛水肿,坚软结散。
57.桑上寄生,风湿腰痛,安胎止崩,疮疡亦用。
58.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59.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60.益母草甘,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祛瘀。
每个中国家庭必备的十味中药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药。人参:每天吃一点,健康延年好福。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
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
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菊花:现代人最佳保肝茶饮。
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薏苡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
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当归: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
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
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
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
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
中药汤剂
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
何首乌:温补肾阳,再活5百年还是黑发飘飘。
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
常见病不求人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槟榔: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
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
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
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
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