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木 > 苦木入药 > 正文 > 正文

级硕士研究生杨培源苦木叶的化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6 11:56:15

级硕士研究生杨培源(苦木叶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杨培源于年6月获得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制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黄肖霄教授。年6月获得天然药物化学理学硕士学位。研究课题为苦木叶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立题依据

苦木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资源丰富,其枝叶入药称中药“苦木”。长期的使用以及国内外的现代研究已经证明,苦木茎及根部含有结构类型丰富的化学成分(苦木素,甘遂烷三萜,β-卡波林型生物碱等)以及肯定生物活性。因此分离更多的此类化合物来丰富苦木的化学物质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评价其药理活性,以期发现活性更好的先导化合物。

目前,关于其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已相对详尽,而关于其叶的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较少。因此对苦木叶的进一步探索有助于丰富苦木叶的应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及LC-MS/MS导向技术,对苦木叶的苦木素类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特别是根据苦木素类化合物的二级质谱信号对其进行导向分离,以期丰富苦木的化学成分。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拟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肝癌细胞抑制活性筛选,探寻苦木叶中抗肝癌作用的物质基础。本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的支持。

研究内容

本课题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苦木干燥叶的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7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结合量子化学计算NMR、计算ECD,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全部化合物的结构。71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9个苦木素类化合物,25个甘遂烷三萜类化合物,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以及22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20个新化合物,2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9和10为苦木属首次发现的AB环为顺式稠合的C19苦木素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苦木的化学物质研究,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们采用GNPS导向技术对苦木素类成分进行分离,对之前分离得到的苦木素进行二级质谱碎片数据库的建立,将其中的质谱碎片作为结构探针,用来区分亚馏分中哪些节点属于苦木素,能够准确的从苦木中获得苦木素类化合物。

结果与讨论

由于直链型甘遂烷三萜柔性侧链上的立体中心难以通过NOESY谱确定,我们对分离得到的两组23位甲氧基差向异构的三萜化合物尝试培养单晶,化合物26通过直接培养获得单晶,化合物30通过化学衍生的方法获得单晶,通过单晶进一步确证其绝对构型。

随后我们提出了利用C-23,C-24,C-25和H-23,H-24的化学位移来确定化合物26,30-32的23位甲氧基相对构型的核磁规律。23β-OCH3取代的甘遂烷三萜的烯碳C-25与C-24的碳谱差值(ΔδC25?C24)明显大于23α-OCH3三萜的ΔδC25?C24;并且C-23的δC76.2表明23-OCH3的相对构型为β,δC74.9(C-23)表明其相对构型为α。该研究为以后快速确定23位甲氧基取代的直链型甘遂烷三萜的柔性链的构型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解决类似化合物柔性侧链上的立体化学问题提供参考。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

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影响因子4.;以第三作者发表3篇文章,申请2项专利。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的资助。研究生工作由宋少江教授和黄肖霄教授指导完成,同时感谢姚国栋副教授在药理活性方面提供的指导,感谢刘庆博副教授在合成反应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彭缨教授在质谱测试方面的帮助,感谢白明博士在单晶培养方面的帮助。

1.Phytochemistry,,:.

2.宋少江,黄肖霄,杨培源,娄丽丽,姚国栋,赵文宇,苦木中β-卡波林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和应用,CNA.

3.黄肖霄,宋少江,杨培源,姚国栋,芫花根中总黄酮及其制备和应用,CNA.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ry/927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