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支链氨基酸注射液选择
什么疾病属于创伤型呢?
对于创伤型疾病,大家可能会有陌生,大体上,外科手术、严重创伤、感染、烧伤状态都为创伤型疾病状态。
创伤型疾病状态氨基酸代谢有什么不同呢?
手术创伤等引起的应激反应,可使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如分解代谢增加,外源性葡萄糖抑制体内葡萄糖产生的能力也下降,出现葡萄糖耐受状态。如果糖原储备耗尽,将导致骨骼肌蛋白增加分解,以提供能量基质和氨基酸供肝脏合成蛋白。如果这种高代谢状态持续,就会导致骨骼肌大量丢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外科患者术后短期内,体温及能量产生皆下降,体内能源物质,如葡萄糖和脂肪被动用,随之而发生的是体内代谢加速,加重蛋白质的丢失。人体没有储存蛋白质的场所,肌肉便成为蛋白质的临时仓库,肌肉的蛋白质分解后,释放出氨基酸,机体处于负氮平衡。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体内的分解代谢激素增加,加上众多体液因子的作用,代谢出现严重紊乱,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血浆氨基酸总量下降,其中支链氨基酸的浓度下降最为明显。大量肌肉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并转移至肝脏以合成机体急需的急性相蛋白,作为糖异生的第五。机体组织出现明显的分解代谢和自身相食(autocannibalism)现象,常规营养型氨基酸液不能满足高代谢情况下的机体需要。
这么看来,创伤状态下,氨基酸需求量比平时要大呀?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CSNO)于年制定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上,对不同类型的创伤型疾病状态有如下推荐:
围术期患者:围术期营养治疗首选口服营养补充(ONS)或肠内营养(EN)管饲,蛋白质的充分供给对患者临床结局十分重要,能量和蛋白质均需达到目标需要量,可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风险,胃肠道途径无法实施或提供的蛋白质60%目标需要量3天时,应启动静脉补充蛋白质(氨基酸),围术期患者蛋白质推荐量为1.5-2.0g/(kgd);
危重症患者:承认危重症患者蛋白质推荐量应1.3g/(kgd),甚至更高;
烧伤患者:成人烧伤患者蛋白质推荐量为1.5-2.0g/(kgd),儿童烧伤患者蛋白质推荐量为1.5-3.0g/(kgd)。
如此大量的氨基酸补充,是否有专门的氨基酸注射液用来保障呢?
严重创伤状态下患者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氨基酸的选择至关重要。普通型氨基酸制剂针对此类患者由于氨基酸量不够,不易长期进行营养支持。下面将介绍高应激患者首选-创伤应激适用型氨基酸(商品名为“捷苏”),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高支链氨基酸、高必需氨基酸、高浓度氨基酸注射液;
2.临床安全性高;
3.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富含高支链氨基酸18AA-VII注射液对患者白蛋白浓度维持、纠正负氮平衡状态、改善术后疲劳程度、加速术后康复有效。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不良反应及禁忌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ry/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