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木 > 苦木入药 > 正文 > 正文

中医望闻问切为了什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25 11:02:01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其中四诊就是望闻问切,还记得孙猴子悬丝诊脉吗?其实中医四诊很平实,是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本文带你认识中医,了解望闻问切为了什么~~

一、望闻问切为了什么?

中医看病,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在哪?其实看病就归结为两个字“诊”和“治”两个过程,诊又分为“望闻问切”四个步骤。中医的另外一部重要典籍《难经》有言: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就说明了中医的四种诊法和中医境界。当然很多时候,一个医生并不能只能靠望,或只靠闻,只靠问,只靠切脉来看病,一般都会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综合来看。

望诊

望诊,是病人很不重视,也是现代大部分医生都不重视的一种诊断,但这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患一些浅病的病人,病人脸上的气色改变很少,不容易看出。

但一些重病,例如肿瘤,或者肝胆部位病变,脾胃疾病,心脏的各类疾病,都会在气色和皮肤上出现各种很明显的变化,这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望诊还能够大概看出病人体内的阴阳寒热虚实情况。

一般眼睛和唇口周围有青色的病人,都是体内比较寒的人。体内热的人脸比较红;脸色苍白的人比较虚,脸色黯淡的人可能有实证。

望诊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危急重症的时候,看病人的气色已经极度危险,这样的话,医生就可以只根据气色,而先不考虑病人平常的病况,先用药保住病人的阳气也就是生命中之气。所以望诊是中医决定是否用急救中药的一个重要根据。

闻诊

闻诊,可能是现代很多中医和病人都最为忽略的一种诊断,但其实也很重要,例如咳嗽,中医不同意西医,西医只要把咳嗽冠上一个“支气管炎”这个名词就可以用药了,中医把咳嗽分了很多种,水饮咳,痰咳,肺咳,肾咳,胃咳等等,《黄帝内经》云: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有经验的医生,听到病人咳嗽时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哪一种咳嗽(其实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一般人感冒时的咳嗽,和吸烟人长期咳嗽吐痰时的咳嗽声音是不同的。)再如,病人危急时气若游丝,还有实热证的声音洪亮,都有明显不同,所以,闻诊,对于帮助医生得到更为精确的诊断,非常有意义。

问诊

问诊,《景岳全书》归纳了十问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

我在这里向大家一一介绍这些问诊内容有什么意义:

1、问寒热

前面向大家介绍了“寒热”的概念,这里的问寒热,是问病人感觉冷,还是感觉热,是怕冷,还是怕热,一般来说,身体寒的人,是怕冷,身体四肢也冰冷,身体热的病人,是怕热,身体四肢也燥热。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需要通过其他问诊内容来确定。

2、问汗

热症的人,出汗多,寒证的人,出汗少,还有盗汗,盗汗是指睡觉时出汗,表虚的人有盗汗,有些癌症也有盗汗,当然,绝对不可能因为盗汗就等同于癌症,那只是极少部分,还需要其他三诊和问其他的内容。

还有心主汗液,当心脏功能不正常时,也会出汗不正常,所以中医治疗心脏病期间,当病人出汗情况变正常了,以前坐着也出汗的,现在不会了,或者以前怎么动都没汗的,现在出汗了,就说明心脏功能正在恢复。

3、问头身

就是问有没有头晕头痛,身体有没有酸痛,头晕头痛也分很多种,有些人体位改变就晕,天旋地转感,只能平躺,一动不动,闭上眼自己在转,睁开眼天花板在转。

晕的时候还会想吐,甚至有些人会吐得稀里哗啦,西医说耳石证,内耳有结石,压迫到了耳朵平衡系统,不能治的,或者好像航天员训练那样子,把病人倒来倒去,让那个结石移位(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个连躺着转身都会晕得呕吐的病人来说,简直比进了地狱更难受)而且日常运动中极其容易结石再次压迫半规管,导致复发。

而中医认为,这是中隔有水饮,用中药温寒去水就行,我老师治疗了很多这种病的病人,效果都很好,事实证明,中医的理论正确。

4、问便

中医非常重视病人二便情况,一般来说,正常的小便时微黄色的。热证的小便时黄色的,寒证的小便时白色的,这对于区别寒性便秘还是热性便秘很有帮助,小便有时可以看出病人肝胆疾病是否已经好了,一般来说,肝胆疾病的病人全身发黄,小便也是黄的,当治疗后,小便变成微黄了,就正常了。

不过在现代社会,吃了西药后,小便也变成黄色,这不是吃了西药以后,变成热证了,而是西药毒素太多了,对肝形成了损害,肝脏排毒所致,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西药毒不毒,吃了以后小便颜色变成肝病的小便颜色一样。

所以问小便时要问问有没有吃过西药,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还有就是小便次数,特别是夜尿次数,小便次数多的人,肾脏功能比较不好,夜尿次数多的人,肾阳已经虚了。小便失禁的人说明病人已经有很严重的肾阳虚了,应该大力用中药补阳,最好配合艾灸。

正常的大便时,一天一两次,量足,排便顺畅感,成型,不细,不带血。这个概念很重要,特别是一天一次,临床上问诊:“大便怎样?”病人答:“很好,很正常”不放心再问:“一天几次?”答曰:“三天一次。还补充:这样不用每天上厕所大便真实太好了。”真的令人汗颜。

众所周知,大便是排毒素的,当病人大便少时,毒素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很容易造成各种疾病,如果是热证便秘,往往会使得燥气上冲头部,热扰神明,通俗点说就是太多燥毒之气,使得自己的精神很不清醒,就会感觉很热,想脱衣服,然后暴走。

或者登高(这种精神疾病很容易看见,西医一般送进精神病院,打镇定剂,不能痊愈的,只能控制,而中医认为,把大肠的燥结清出来,就能完全好了),如果是寒性便秘。

就会导致毒素聚集,送到血液,使得精神变差,萎靡不振,寒湿淤积,严重还会长囊肿等毒素聚集的东西,皮肤也会变得黯黑,生斑,这是因为毒素浮出肤表所致。

5、问饮食

中医有一句话是医生在最后急救时断定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中医很注重病人的饮食,人生于世上,所依赖生存成长的,就是饮食,也就是说。

最好的补品,是日常能正常饮食,这样食物精华能被胃部吸收,化为全身精气,为人体所用,如果身体生病了,只要能吃得下东西,病人的情况还不算危急,如果食不下了,或者食下就吐,就是危症了。

当然,中医问的饮食,还不只辨明危症,还有很多方面,举点例子,如果一个病人没有胃口,那就代表脾胃不好了,如果病人喜欢吃辛辣,那么有可能就是胃寒,如果病人吃不多,也有可能是胃寒,吃太多,即是胃热,这样其实挺好理解的,寒是阴,阴主静。

所以胃寒的人胃动力不足,消化食物慢,而且吃不多,想象热胀冷缩的自然规律,胃寒了,胃就会缩起来,所以吃东西不多。相反,热是阳,阳主动,所以胃热就很容易消化,饿得很快,有些人甚至吃完没多久就感觉饿,而且吃很多。

6、胸腹

胸腹的特定症状,可以直接帮助中医辩证和开药,例如,有人两肋胀满而痛,一般是因为最近压力大,肝气不顺而引起的,其实压力大,最伤的是肝,有些人压力大就拉肚子,这是因为伤到肝了,肝去克胃(木克土),所以造成胃肠部疾病。

病人胸痛而穿心,就是心有痰(西医说得心脏病症状之一),还有一些心慌心悸,那些症状就要根据其他的症状一起辩证,有可能是心气不畅,有可能是心包有痰,有可能是心阳不足,心部有淤血等等。

这些都是中医把心脏病分为不同类型的辨症结果,只要辩证正确,心脏病很容易也很快治好,不用去开刀,更不用装起搏器,换瓣膜,换血管,加支架。

腹部有腹胀,如果吃完饭就涨,一般是胆有问题,例如胆结石或者胆息肉等,总之是胆部位的不通,胆属木,胃属土,这就是五行所说的木克土。

当然也有可能是胃寒,如果病人喝水以后腹胀,气很多,那么是胃部有水饮。还有心下痞塞不通,好像有气在心窝下方阻碍着呼吸通畅,这种也是一些特定症状,中医叫做心下痞,也是辩证开药的重要参考。

7、聋八渴

耳聋耳鸣这些症状都有助于我们了解病人体内脏腑情况,口渴情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体内有淤血或者有水饮的人,会口干而不欲饮,就是口渴,但就是不想饮水,这里出现了很多次淤血和水饮两个概念,我在这里解释一下:

淤血的一种形成方式是身体太寒,血在身体里面行走速度过慢,体内的血逐渐形成血块堆积在血管里面,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淤血。

另一种形成方式是,病人曾经摔伤,就会形成淤血,文章来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ry/10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