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
岁末年关临近
每一个在外的打工人
都想多赚几个钱回家过年
骗子也不例外
他们也在疯狂“冲业绩”
记者从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了解到,元旦以来,以投资理财类为首的诈骗案件多发,甚至还有不法分子打起了预约疫苗的算盘,短信诈骗花样百出。这份防骗宝典!
一定要收藏!
最新的疫苗类“新冠疫苗政策已在我市开放预约……”近日,一张附带网址链接的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短信截图在市民朋友圈刷屏,点击链接就能预约疫苗接种?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民警周宇峰提醒,这是典型的“疫苗类”新型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疾管中心”,以预约新冠疫苗为由向事主发送含有链接的短信,骗取事主个人信息。“目前,我们已经发现多个此类诈骗短信的线索,暂未接到市民受骗的报案。”通讯类“一到年底,通讯类短信诈骗也开始集中‘发力’。”周宇峰介绍,这类诈骗手法以积分到期逾期不予兑换为由,要求市民登录运营商“官方网站”兑换积分,以此收集公民个人信息。银行类通常借优质客户、良好信用等为由,以给予办理超高额度作为诱饵,要求卡主点击不明链接申请办理信用卡。工商税务类通常冒充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办理执照显示状态异常或到期,需要到指定的链接下完成操作自助办理验证,逾期将会有被列入异常名录、没收执照等惩戒措施。
交通类通常以高速、交警提醒车主,警告ETC认证存在失效或被冻结问题,要求近期及时通过点击链接审核完成认证,以解除当前所谓的“通行障碍”。当下,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刑事案件“高发地”,去年,网络诈骗案件占我市刑事案件的60%左右。从年全年情况看,信贷理财、购物消费、兼职刷单、假冒身份类诈骗类占据年全年诈骗案件前四,分别占比22.61%、17.53%、13.85%和4.76%。周宇峰提醒,短信诈骗是常见诈骗手段之一,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官方机构,向事主发送“钓鱼网站”的链接。诱导事主进入钓鱼网站,骗取事主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及密码这5项基本信息。年关将至,市民应警惕短信诈骗,切莫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给骗子发了“年终奖”。来源:台州公安、台州晚报
新店开张、品牌推广、活动宣传等广告请联系:大家都在看点击下列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