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木 > 苦木炮制 > 正文 > 正文

甄嬛传为啥曹琴默非死不可看看太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0/14 11:32:36

之前我们分析过,曹贵人非死不可的原因之一:她对华妃的背刺是一种对的背叛。

如果被封为襄嫔的曹贵人不死,便会传播一种不利于后宫稳定的价值观:是被允许的,而且会得到,一旦忠诚没有了价值,那么权力也就没有了拥趸。

然而,曹贵人注定难逃一死,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皇帝在她身上映射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恨意。这份复杂的情感纠葛,让曹贵人的命运走向了悲剧的终结。

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描述了一种婴儿对母亲的本能依恋,这种依恋源于对母亲保护和爱的深切渴望。

在《甄嬛传》中,皇帝对太后的复杂感情里,也有这样的情结。在皇帝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察觉的潜意识里,他在曹琴默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母亲太后,也把温宜投射了自己。

这是剧中比较隐秘的部分,需要联系前后剧情才能看得明白。

第一个细节是儿歌。

曹贵人当着皇帝的面给温宜唱完儿歌后,皇帝又让曹琴默重新唱了一遍。

皇帝:“你方才唱的那首歌很好听,再给温宜唱一遍”

曹琴默轻声吟唱:“摇篮轻摆,宝贝安详,梦境之门已敞开。”

后来在太后去世时,皇帝眼中隐忍含泪,独白说道:“‘快睡吧,好长大,长大把弓拉响’这样哄孩子的歌,你从来没对我唱过。”

在那个瞬间,孤独的帝王宛如风中残烛,哀婉而脆弱。他的内心如同空寂的荒原,充斥着失落与孤寂,似乎正步入生命的尽头。

其实在皇帝的心中,他一直都渴望能够得到母亲的温暖和爱护,但是却从未得到。太后一直偏心老十四,连死之前都想再看看老十四;每次他跟太后的见面,不是在谈论后宫,就是在谈论前朝,基本没有怎么话家常。

在《步步惊心》中,太后还是德妃时,每次四阿哥跟十四阿哥一起出现在德妃宫里时,十四阿哥永远是坐在另一边的榻上,坐在德妃旁边,而四阿哥则是自己坐在下方的板凳上,亲疏可见。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点是,木薯粉事件发生后,曹贵人急于重获对温宜的抚养权。

当时曹琴默给皇帝剥了一盘没有莲心的莲子,暗喻“怜子之心最苦”,皇帝明白了曹贵人的良苦用心,便让她把温宜接回去自己带。

苏培盛将情况呈报给皇帝时,皇上的面色略显不悦。他沉着声问:“曹贵人在迎接温宜公主时,神情如何?”

苏培盛说:“高兴得就差飞起来了。”

皇帝这时候回了一句:“就是因为这样,朕才觉得寒心。”

以前看到这里,以为皇帝是寒心华妃竟然利用温宜一个小孩子来争宠。但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再去看剧时,原来皇帝不是寒心华妃,而是寒心自己的母亲—太后。

曹琴默素日性格温和,不轻易显露锋芒。然而,为了争取温宜的抚养权,她展现了非凡的智谋和决心。她不仅精心策划,更敢于挑战自己的顶头上司华妃,展现了她深藏不露的一面。在这场较量中,她毫不退让,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

皇上的成长轨迹与皇后紧密相连,自幼便受到她的庇护。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亲生母亲德妃,对他并无太多的关怀。她从未有过接他回宫的念头,更未曾亲自探望,更别说为他哼唱那些温馨的儿歌。这段母子之情,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冷漠与疏离所笼罩。

在曹贵人身上,皇帝投射了对母亲的眷恋,但也不可避免的,投射了对母亲的恨。

皇帝对太后的感情,是想要得到太后的关爱而不得,想要去恨太后却不甘。

皇帝对母亲的憎恨,源自于她的偏爱,更是因为她与隆科多之间的深情厚意。当皇帝还是孩童时,目睹了隆科多紧紧拥抱着母亲,那一刻,母亲的背叛感如同利箭穿心,让他无法释怀。这种情感交织,使皇帝对母亲的怨恨更加深沉,难以化解。

如今大胖橘自己成了皇帝,母亲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皇帝的身份,都不能让他全心去爱一个人。皇帝的薄情,对嫔妃的各种不信任,都跟太后脱不了干系。

皇帝对太后的报复堪称冷酷无情,他选择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他命令自己最亲近的弟弟,那位太后一直偏心的老十四,去守护皇陵,这无疑是对他的一次沉重打击。更为狠辣的是,皇帝还密谋让太后亲手毒杀了她长久以来的老相好,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太后情感世界的一次彻底摧毁。这样的报复不仅体现在身体上的折磨,更在精神上给予了太后沉重的打击。皇帝通过这些手段,向太后展示了他冷酷无情的一面,同时也宣示了他对权力的绝对掌控。

前2个事件,曹琴默激发的,是皇帝对母亲的眷恋多于恨意,但的发生,曹琴默勾起了皇帝对太后强烈的恨意,这也是曹琴默必死无疑的原因。

朝瑰公主,康熙帝嫔妃所生的天之骄女,正值青春年少,却命途多舛,被选为和亲公主,远嫁至准格尔,与能当她祖父的老可汗结为连理。她的命运如同宫中的一片落叶,被历史的巨轮碾过,成为两国交好的牺牲品。

就在朝瑰公主新婚不久,老可汗归西,朝瑰公主转而又嫁给了新可汗,从尊贵的王妃,变成了侍妾。

就像是玫瑰的一根刺,扎进了曹贵人的心里。

曹贵人也是个贵人,自己生的就是女儿,皇帝的子嗣稀薄,曹贵人担心温宜就是下一个朝瑰公主,担心温宜成为联姻的工具人,曹贵人实在是太害怕女儿被送到那种鬼地方了。

曹贵人没有情爱欲望,也没有权力企图,她只是怕女儿凄苦一生,所以为了温宜的前程想要往上爬,她要封妃,她要保护温宜。

但这一切,在皇帝看来,却是母性的丧失。

曹贵人为了温宜背叛旧主华妃,费尽心机要封妃,甚至不惜杀死华妃。这让皇帝想起母亲为了权力,无视自己。

所以剧里面,皇帝放下温宜后,对曹贵人说:“你倒是很聪明,也够狠心”。

皇上把对太后的恨,投射到了曹贵人的身上,曹贵人也就真的非死不可了。这是皇帝对母亲的“复仇”,也是编剧特意安排皇帝跟太后,一起杀曹贵人的原因。

当时这对塑料母子商议时,皇帝还专门问了一句:“可是温宜年幼,不能没有生母。”

太后是这么回答的:“宫里头没有孩子的女人多了,哀家瞧,敬妃端妃就很好,都很喜欢孩子,未必就不如她这个生母。”

在那个瞬间,皇上的脸色冷若冰霜,仿佛冬日里的北风,凛冽刺骨。这一变化不仅昭示了皇上对太后的心灰意冷,更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可能对太后抱有怨恨。原因在于,皇上自幼便离开了太后的怀抱,被送往其他嫔妃宫中抚养。这段经历,或许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使得他对太后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曹贵人想守护温宜,皇帝也想要太后的守护,但是太后的话,让皇帝想起了母亲的不曾守护,放大了皇帝对太后的恨,也将曹贵人推向了死亡。

曹琴默是温宜的母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温宜长在曹琴默膝下,曹琴默会给温宜自己的所有。

曹琴默努力向上爬,也只是想让温宜有更多的助力,想看着温宜长大成人,看着温宜嫁给良人。

然而,曹琴默最终却因为自己的母爱走向了死亡,也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尽管曹琴默为人狠辣,但在身为母亲这一点上,她的表现堪称典范。她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一个母亲应有的深沉与坚定。

都说为了争取温宜的抚养权,一向温和的她竟敢算计华妃。她对华妃的背刺,她努力向上爬,也是为了温宜的未来。

端妃和太后都说:温宜养在曹贵人的膝下,怕是会学了曹琴默的刁滑。其实这只是她们为了实施自己的计划所找的借口罢了。

深究曹贵人的内心,她亦不过是位为子女前途赴汤蹈火的母亲。置身于皇宫这一皇权笼罩的禁地,无权无势的她,注定无法选择自己的道路,只能为子女的命运孤注一掷,尽力拼搏。

在皇权的笼罩下,皇帝和太后同样无法摆脱其束缚,他们,其实也只是皇权的囚徒。

审视《甄嬛传》,剧中人物皆命运多舛。

素材参考:小红薯博主“元日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x02\x02\x02

艳子:喜欢追剧,解读剧情,剖析人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pz/12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苦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