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苦木 > 苦木产地 > 正文 > 正文

崔颢黄鹤楼能夺唐人七律之冠吗汤林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31 10:53:20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445295.html

年第34期总第期

作者简介:汤林尧,中华诗词学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焦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诗词学会理事,孟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顾问。近年出版有《历代六言绝句抄》《南北朝五言古绝选》《唐人仄调绝句》《唐人仄律三百首》及自选诗文集《西岭撷蕙》《西岭集》《西岭说诗》等,退休前曾在省文联《奔流》与焦作市文联、文化局书报刊发表短、中、长篇小说及戏剧本、电视连续剧本等,近年发表格律诗余首、诗论50余篇。崔颢《黄鹤楼》能夺唐人七律之冠吗汤林尧“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盛唐诗人崔颢题在黄鹤楼上的七律诗。这首诗好不好?好。好在哪?好在一气呵成,典活景明,气畅情涌,就像那滔滔江水,直泻无阻。致使诗仙李白不仅在黄鹤楼上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尔后还又仿崔体写下《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随后到了南京又仿崔韵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也许正是由于这段佳话,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一章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中华书局出版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页)。那么,崔颢的《黄鹤楼》是否就是唐人七律中最好的一首呢?非也。若单就诗的思路境界来比较的话,李白的这二首不但不逊色于他,而且还超越了他。尤其那“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思古之深邃,揽景之广阔,不知要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高妙多少倍。还有结句,李思长安,崔思乡关,忧国之情远过忧家之情甚也(取明人瞿佑《归田诗话》意)。若再就气韵、词语、声律等诸多方面比较的话,他人之诗好于崔诗者更不在少数。明代文学批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十说:“七言律压卷,迄无定论。宋严沧浪推崔颢《黄鹤楼》,近代何仲默、薛君采推沈佺期‘卢家少妇’,王弇州则谓当从老杜‘风急天高’‘老去悲秋’‘玉露凋伤’‘昆明池水’四章中求之。今观崔诗,自是歌行短章,律体之未成者,安得以太白尝仿之遂取压卷?”(见齐鲁书社出版《全明诗话》页)可知这位明代文学批评家是不赞成宋人严羽给《黄鹤楼》诗所戴之桂冠的。这段文字中所提及的何仲默、薛君采、王弇州,均为明代文学家。何即何景明(字仲默),诗坛“前七子”核心要员,与当时诗坛领袖李梦阳齐名,并称李、何,胡应麟《诗薮》云“李以气骨胜,何以风神胜。”薛即薛蕙(字君采),诗坛名家,常与何以诗文往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蕙诗独以清削婉约著世”。王即王世贞(号弇州山人),诗坛“后七子”领袖,《明史》说他“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辞海》称他所著诗话《艺苑卮言》“时有创见”。这些人物参与评论唐人七律孰为第一,其资格都高于严羽。

这里根据何、薛、王的提名,将沈佺期、杜甫诸诗抄列于下: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战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秋兴.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细细品味这些诗,暂不说他们每一首中所体现的感情如何,单从每首诗所传递出的超异境界、激荡气韵、工整的词语以及抑扬的声律等几个方面看,那种完美程度,皆为崔颢《黄鹤楼》所不备。也许正是由于这样,明诗坛大家才提名这些诗。然而就是这样的诗,也很难夺得唐人七律之冠,因为还有人对这些诗仍持非议,他们在批评崔诗的同时也批评了这些诗。明代学者周子文在《艺薮谈宗》卷四说:“沈末句是齐梁乐府语,崔起法是盛唐歌行语。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而结也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昆明池水’秾丽沉切,惜多平和,金石之声微乖耳。”(见《全明诗话》页)还有明代学者冯复京在《说诗补遗》卷七说:“七言律第一篇,诸家各有所主。予谓‘卢家少妇’第二联属对偏枯……《黄鹤》半古半律……‘风急天高’八句,上二字俱可截作五言……笃而论之,恐不如‘鸡鸣紫陌’之篇也。”(见《全明诗话》页)“鸡鸣紫陌”即岑参的《和贾舍人早朝》一诗。冯复京批评罢沈、崔、杜诗之后,遂又提名这篇。此诗全文是“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像类似这样的批评与提名,明代其他名家之诗话,如冒愈昌的《诗家杂言》,许学夷的《诗源辩体》,邓云霄的《冷邸小言》,王世贞的《艺苑卮言》等等,也都谈有,可知严羽此说多被明人否决。如此看来,唐人七律夺冠之篇是很难评筛出来的。

近年来,诗词界有文章在谈当今诗词问题时曾提到崔颢《黄鹤楼》一诗,似有肯定严羽一说之意,还有文章谈清代乾隆君、臣也曾经肯定严羽此说一事,可不知清人出于政治因素是学宋而不学明的(比如韵书,清人宁用金代的《平水韵》也不用明代的《洪武正韵》与《中州音韵》)。尤其有文章在谈及“格律放宽”时便以《黄鹤楼》为例,说其虽多拗句,仍被历代公认为好诗。尽管这些文章其主旨都是好的,然而也难免误导读者。其实,崔颢这首诗所使用的是七律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体式。当时的七律体式有四联全入对者,有前三联入对者,有惟第三联入对者(《黄鹤楼》诗即是)还有后三联入对者。这些体式并未因七律体式最后定型而被废除,当时与之后,都有人使用,这在《全唐诗》中都能找出诗例。但是,今人学七律,这些体式不应该再流传下去了,因为它不比当今最流行的七律体式美。此处还需说明的是:近年有《唐诗排行榜》一书行世,书中《黄鹤楼》诗仍被排在首位,但该书是按后人对某诗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mue.com/kmcd/933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苦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