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树被民间称之为“木中之王”的传说,始于汉朝刘秀起兵与王莽争夺江山的故事。据传说,刘秀因失算而被王莽追杀,精疲力竭之时,偶然发现了一片香椿树林。这片林子里满是野果,虽然大家都饥渴难耐,但却因为储备充足而吃得饱餐一顿,恢复体力后继续逃亡。刘秀感激香椿树救命之恩,并发誓以后将其封为“树中之王”。然而,历史记载显示,当时刘秀所吃的其实是桑树上的桑葚。因此,桑树因被错误封赏而怨愤不已,至今仍难以成材,树皮易裂。从那时起,香椿树在民间被视为“木中之王”,而且人们还有在除夕日摸椿的习俗,祈求孩子们健康成长。
香椿树之所以被尊称为“树中之王”,原因在于它的全身都是宝贵的。首先,香椿的食用价值非常高。香椿芽被誉为“树上蔬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过去更被视为珍贵的宴席佳肴,一般人不舍得食用,只用来款待贵宾。其次,香椿树还具有药用价值。香椿芽富含钙、磷、钾、钠等多种元素,不仅可以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还可以入药。香椿的树皮、果实和树根也有药用功能。此外,香椿树还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它的生长高大、粗壮而笔直,木材呈黄褐色并带有红色的环带,纹理美观。同时,香椿木材坚硬耐腐,不易变形、翘曲和裂开,因此成为制作家具、室内装饰品以及造船业的理想材料。香椿树甚至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此外,香椿树还具有观赏价值,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可在各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衍。
香椿树与其他“木中之王”的比较尽管香椿树被民间尊称为“木中之王”,但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些地方将臭椿树称为“百木之王”。这两种树虽然都有“椿”字,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香椿树属于楝科香椿属,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而臭椿树属于苦木科臭椿属,是落叶乔木。两者生物学特征、外观和用途均不同。此外,在古代,梓树也被一些地方称为“木中之王”,比如梓器和梓宫分别指棺材和皇帝的棺材。梓树也被视为长寿和祥瑞的象征。
不同地方对“木中之王”的定义不同,无法确定哪种树木才是真正的“木中之王”。不过,根据香椿树的特殊之处和寓意,以及其在食用、药用和木材方面的高价值,很多人认为香椿树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木中之王”。